内容导读:走进职教中心教学楼的一楼前厅,细心一点的人在校务公开栏旁边会看到两个小信箱,一个是校长信箱,装有学生、教师对校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另一个信箱写有“悄悄话信箱”的字样,更显得别具一格。
学校德育处
春风化雨润桃李 校园遍开德育花
——昌黎职教中心德育工作纪实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0-08-12 10:41:01
走进职教中心教学楼的一楼前厅,细心一点的人在校务公开栏旁边会看到两个小信箱,一个是校长信箱,装有学生、教师对校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另一个信箱写有“悄悄话信箱”的字样,更显得别具一格。
  学校德育处主任刘秀珍介绍说,这里装着学生们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们之间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学生与学校和老师沟通的“心灵驿站”。
  从中随手拿出两封仔细端详,信中写道:“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听说篮球比赛要取消,是真的吗?……让我们比赛吧,比赛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强班级的团结 ,缓解学习的压力……”“刘主任,您好。我不想念了,我缺乏信心,却又不忍打碎父母对我的希望和梦想,我该怎么办?”
  “这是职教中心的独创。”刘秀珍介绍说,在这个信箱里,学生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思维不受限制,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大到对学校管理、教学的建设性意见,小到对某位教师、某位同学的个人想法,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都有一千多封了。”刘秀珍从文件柜里抱出了一摞信件。“设置这个小信箱,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关爱学校、关爱老师、关爱同学、关爱社会。”
  自从“悄悄话信箱”设置以来,收到来自学生们的意见不计其数,对于这些意见,德育处的老师们对每一封信都认真对待,尽量给予学生们最满意的回复。
  老师们都说,这些信的字里行间,透着孩子们对老师的信任,对学校的希望,包含着他们对自己建议能够被采纳的期望,轻率地对待信件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
  “说实话,来职中就读的学生并不是最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素质都很一般,因此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会他们做人、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悄悄话信箱”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平台,信箱虽小,包含的是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每一件意见、建议的答复都会给予孩子们信心和前进的力量。在职中,通过“悄悄话信箱”,让人看到了在其它学校很难看到的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学生与老师近距离的交流。信箱虽小,可德育处的老师们却将它看得很大。
  在刘秀珍那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小金库”。“这些都是学生们拾金不昧的见证,现在加在一起都有四千多元了。”她随即又拿出来一个小本本,上面登记着学生的班级、姓名、拾遗金额、日期。“在这个小本子上挂个名,学生就好像上了光荣榜,到了学期末,上‘榜’的学生还能凭此获得奖励呢!东西虽然不多,也不过是毛巾、枕套之类的小物件,可获奖的学生们在全校师生面前手拿着奖品,却感觉比某个课程考了一个高分还要高兴,他们认为这荣誉是对他们优良品格的肯定,是对他们拾金不昧行为的赞扬。”
  在职教中心的学生德育工作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学生会,也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学生会产生方法独特而民主,有三荐:一是学生自荐,二是班主任推荐,三是老学生会的引荐。然后,在已产生的学生干部中实行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这一办法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民主精神,让有能力、德才兼备的好学生能够进入学生会。学生会产生以后,在职教中心的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学生会干部充分发挥与学生的“零距离”优势,将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准确地收集整理,再反馈到学校政教处,让学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态有了全面的掌握。学生会已经成为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搭起的又一架桥梁,成为学校伸入学生当中的一个触角。
  “厚德、博学、敏思、笃行”,踏入职教中心校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八个镏金大字。这是校长领导对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的领悟和认知。学校将坚持师德师风教育做到学生德育工作的前面,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生们面前的春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细雨。在职教中心,校领导们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从学生宿舍到学校各股室,从校园英语角到学校食堂,他们起早贪黑,事无巨细,用勤奋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师德典范和标杆,二百多名教师纷纷效仿以竞。
  要让学生充满爱心,老师们首先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爱心。悄悄话和学生会两个纽带,让教师们了解了学生们的心声,也看到了学生们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情况。疾病困扰、经济拮据、心灵症候,学生们方方面面的困难,职教中心的教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5年11月,高一学生贺婷婷突发急症,电话打到德育处主任刘秀珍和副主任秦国涛那里,深夜一点,刘秀珍和秦国涛从家里赶到了10里之外的学校,将贺婷婷背到了二院紧急诊治,使孩子脱离了危险;学校青龙县学生较多,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紧张。为使这些青龙学生交得起学费,吃得好住得暖,学校发起了“互助互爱,心手相牵”的捐助活动,让爱心弥漫在职教中心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职中,学生请事假难是出了名的,仅看一看请销假的程序就让人望而却步了:假条先拿到班主任处批,说明外出原因、外出时间、回校时间,再到政教处批,再交传达室。请假回来后按批准程序逆向再审批一遍,而准许请假出校的时间期限只有半天。请假制度是职教中心促进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其中一个,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职教中心对学生管理的的严格和对家长、社会的负责。
  “既要有春风化雨,也要让学生感受凛冽的寒风。”刘秀珍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既要从心灵上感染、感化学生,又要用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行为标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新生军训、升旗、主题班会、团课、文艺演出和广播、板报、橱窗、校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已经成为职教中心在学生中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从中获取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觉悟;通过落实和完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得到增强,通过开展星级宿舍评比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感到应该对集体、对学校有一份更大的责任心;不定期邀请行政部门作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学生待法回家”活动,让学生们尽早接触到社会,尽早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三年来,学校未出现过一起违法违纪行为。
  沟通师生心灵的悄悄话信箱、展现拾金不昧品格的小金库、如触角般伸入学生中间的学生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爱心传递、刚柔并济的制度建设……职教中心的德育教育就在这样点点滴滴的感人小事中开展,在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中升华,在师生的相濡以沫中前进。看一叶而知秋深,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这些点滴小事,我们分明看到,昌黎职教中心的德育工作通过制度化、人本化、成功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现出巨大的效果:三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学生拾金不昧、互助互爱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生们的学习质量、素质教育节节上升,在各类体育、文艺类比赛中捷报频传,厚德、博学、敏思、笃行的校风逐渐形成,家长反响和社会认同度越来越好,2005年,职教中心被评为秦皇岛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昌黎职教中心正在以德育教育为契机,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